随着北京残奥会的召开,数字手语视频交流平台、同步手语播报和超大字体操作系统等残疾人用品纷纷亮相。这些成果代表了科技的进步,也将在日后服务更多的残疾人士。 残疾人用品需求广泛 “一名外籍女士坐在轮椅上手握遥控器,操控一只‘机械手臂’正在给自己倒水,随后又用叉子将水果送到自己嘴里。”这是《市场报》记者在“2008·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看到的一幕。9月11日至13日,“2008·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共展出无障碍的设施、代步助行的工具、助视和助听的产品以及护理用品、康复器材、信息交流和家务辅具等上千种产品(大类)。 9月11日下午2点,《市场报》记者来到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看到2、3、4、5号展馆内布满了展位,几乎每个展位前都有许多残疾人、老年人及家属在咨询、试用产品,展商也都耐心地向参观者介绍。“这个轮椅很舒适,很方便,能够不在家人的帮助下站起来,”一位正在试用尼塔国际企业有限公司站立轮椅的张先生告诉《市场报》记者,“我父亲的脊髓有损伤,我是代他来看展览的,看了好几家的轮椅,感觉这家的产品最合适。” “真没想到残疾人所需的用品种类这么多,涵盖了各类残疾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是同一类产品也有好多种,如轮椅就有电动轮椅、篮球轮椅、站立轮椅等,可以满足不同残疾人的需要,”博览会的工作人员向《市场报》记者表示。从盲人使用的触摸表、报时表到视力障碍辅具专家听书王,从多功能轮椅到假肢矫形器,这些产品不仅表明残疾人有满足自身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更反映出残疾人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强烈愿望。 市场“钱景”亟待开发 “残疾人的市场商机太大了!”是记者在参观“2008·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时听到最多的话。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随着广大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日益迫切,各类辅助器具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市场报》记者在中国残疾人用品用具网上搜索后也发现,各种残疾人用品的交易信息量十分巨大,许多产品供不应求。 但事实上,残疾人买不到合适产品的现象并不鲜见。据报道,中国残疾人田径队的一位肢残运动员曾为了能换上一只运动式假肢,跑遍许多城市都没能如愿。究其原因,由于残疾人用品没有统一的尺码、统一的标准,经营者需提供大量的经营面积与流动资金,以及残疾人消费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残疾人用品存在种类少、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等问题。 而且,残疾人在不同地方购买产品的情况也不一样。大城市多有医疗器材批发中心,或小型医疗器械商店、商场,残疾人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器材和特殊用品,如北京的积水潭医院、天坛医院以及博爱医院附近都有经营残疾用品的商店;中小城市的医疗器械商店就相对比较分散;而到了小城镇和农村市场,残疾人则苦于买不到物美价廉的助残护理用品。 产业化提速需多方助力 残疾人用品的市场潜力大,且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盯上这些“诱惑”的大部分是国外厂商,国内企业所开发和生产的残疾人辅助器具相对较少,尤其是许多性能优越、功能多样、技术含量高的国产用品用具难觅踪影。例如我国的信息无障碍产业,市场上许多读屏软件、盲用数据库等信息无障碍产品,多为研究所、大学等研究课题或个人需要所研制,除了电信运营商参与外,很少能看见国内硬件、软件厂商的身影。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程凯介绍说,我国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人口在世界上居第一位,但国内的残疾人辅助器具和国际上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相对比较缺失,生活自助类产品比较缺失,各类无障碍设施,升降平台、爬楼梯车的产品非常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主任尤红女士则表示,我国对辅助器具的研发、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尤其在相当的医务人员和医院中,对残疾人的辅助器具的认识还不足。 对此,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主任许晓明认为,高科技产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对这个行业有长期的认识,而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和世界相比刚刚才开始,如电子耳蜗,非常好的假肢产品,这些得益于长期的积累。此外,政府要对这些企业进行扶持,长期积累,不仅包括对残疾人辅助器具高新产品有一些投入,也要对低技术产品和实用产品进行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