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古玉经人手长时间盘摸,会脱壳、吐浆,变熟、变透,最后脱胎成胶冻状——这是许多古玉藏友的共识,也是新玉和仿古玉所没有的特征,但难在如何鉴别真假古玉上。 在近日举行的“红山文化网藏友辽宁行”活动中,知名收藏家任楠为众多的红山文化古玉藏友义务“掌眼”,干脆利落地鉴别古玉百余件次。 一件粗糙油渍、土得掉渣的玉佩送到任楠手中,只见他“啪”地打开打火机,对着玉佩烧了两秒,肯定地说:“真的。” 一只造型奇特、浑身泛白的玉器又递给了他,他用手沾水一抹,用鼻子一闻,遂断言:“假的。” 任楠边认真鉴别边耐心解释:“这块玉佩如果有蜡,一烧就会融化了;这件玉器沁色重,真的古玉遇水肯定有葬气味,没有就是假的。”令在场的藏友心服口服。 任楠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已开始接触和收藏红山古玉。上世纪90年代,他为收购一批流失海外的红山珍宝,把自己名下的多家工厂以及房产、汽车变卖转让,筹巨款悉数买下。他积40多年的收藏经验,总结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鉴真法”,即:“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在“十二字鉴真法”中至少有9种可用高科技手段检测证实,因而受到广大红山文化古玉藏友的称道和知名古玉器鉴赏专家周南泉等人的肯定。 任楠深入浅出地告诉笔者:所谓“熟”,不仅是红山古玉,只要是出土的东西,老玉和新玉及仿古玉给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新玉是生的感觉。那“熟”就像用锅去煮一个白萝卜,把萝卜露在水上一半,另一半放在水里煮,等在水里那段萝卜煮得变了色,那个色就是“熟”的感觉。“透”与“熟”相连,就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实与一个新长出来的果实,给人的感觉明显不一样。 而“浆”,则像牛奶泼到毛面的水泥地上,等干了,那种感觉就叫“浆”。那个“浆”是能盘掉的,但盘掉它还会出,古玉埋葬了好几千年,我们盘几个月、几年乃至十几年是盘不净的,它会不断地出,直到最后,脱了胎,吐净了,才不会再出了。 任楠还特地叮嘱那件粗糙无比、土得掉渣的玉佩的主人,“一定要用粗布盘,会越盘越好;别用手盘,用手盘就出不来原来的玉色了。”对另一位藏友则告诫说:“你的那件玉器不要沾水,只用手盘。” 任楠表示,我的这些鉴别知识全都来自实践。古玉鉴别不一定有高学历、高职称,这如同钢铁学院的教授可以有很高的学问,但不一定有打铁的经历。古玉鉴别也一样,没上过手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