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富万方,真可谓是:你有你的增收妙方,我有我的致富绝招。围绕果、畜、粮、菜、药这五大主导产业,宝鸡市的一大部分农村已经充分显示出了强有力的发展后劲,除了这些产业,还有一些民间艺术专业村,也不甘示弱,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得民间艺术成为更多人致富的路子。 黄泥巴染出了五色天 凤翔县六营村,村民们世代相传着一种捏泥巴的手艺,吼两句秦腔,捏一把黄土,使这里的泥塑艺人们最惬意的事儿。六营村做泥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农闲时节,田间地头,抓一块泥巴,便能造就出这些别具风格的“泥耍活”,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派兵驻扎在凤翔一带,其中一部分善做陶瓷的江西士兵,就地取些“板板土”,在泥土中揉以纸筋,利用闲暇做些玩艺出卖,这种技艺一直流传至今。 这里有句俗话,泥活没本,越做越穷,还说“家有半升粮,不为泥活忙”,就是说这个活又脏又累,是个不好的活。直到,泥塑马被国家邮政总局选为2002年生肖邮票主图,泥塑马一跃成功,可是让泥塑艺人们高兴了许久,市、县分别举行隆重的首发仪式。 一个泥塑产业由此而迅速崛起,六营村200多口人家,从事泥塑的就有150多家。六营人明白现在的市场经济,产品没有质量根本站不住脚,没有品牌就走不了多远。于是,村里人就围绕着胡深、胡新民等知名泥塑艺人,进行了分工合作,搞起了联合经营。每年从泥塑产业中就能获利5000元左右。 由于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艺术风格朴实淳厚,便成了闻名世界的民间艺术珍品。泥塑艺人们,多次应邀赴京,办展讲课;数以万计的作品漂洋过海,被世界五大洲的朋友收藏,不少精品成为美术学院教授、学生研习的范本,也有不少的外国朋友登门拜访…… 在2007年的农高会上,笔者近距离的感受到泥塑艺术带给人的震撼。胡深老先生的儿子胡永兴塑造的泥塑牛,成为了这次盛会上“一村一品”巡展过程中的焦点,人们争相拍照留念,也为他带来了收益,上海的一位游客一次性就预订了二百件泥塑作品。 如今,在六营村,家家户户都学着做起了泥塑,小小的村庄成了羊的世界,村民们也都发起了泥财,真是一番红红火火喜洋洋的场景。看来,古老的手艺,不单要很好的继承和保护,更需要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古老的传统焕发出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