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70多年里,作为意大利高级时装品牌,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的公司总部一直没有搬出过那座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费罗尼·斯皮尼大宅。 然而,在2008年3月28日为迎接品牌创立80周年举行全球庆典时,这家公司却把地点选在了黄浦江边刚刚开放的新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码头上。 在菲拉格慕集团CEO米凯莱·诺尔萨(Michele Norsa)的解释中,目前大中华地区每年能为菲拉格慕贡献其利润的10%,这个巨大而快速增长的市场正是品牌下一步发展的重点。而上海,显然是其中最具指标性的城市之一。 作为庆典的后续,这家公司还会在位于上海人民公园内的MoCA当代美术馆举办为期40天的展览,展品包括鞋履、包袋、服装、围巾和珠宝,以及原材料、皮料和为知名客户定制的木楦。根据菲拉格慕此前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经验,正如虽然中国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有20多个,大多数西方人却只能记住其中五六个一样,大多数中国人也只能记住五六个来自海外的奢侈品牌。菲拉格慕显然希望中国人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记住它。“这是我们在中国策略的基础,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成为被中国人记住的6个国际品牌之一。”诺尔萨说。 菲拉格慕以制鞋工艺闻名于世。创始人菲拉格慕曾经为明星葛丽泰?嘉宝、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以及贝隆夫人、撒切尔夫人等政界名流定制过鞋子。多年来,菲拉格慕一直保持着意大利家族企业的传统,行事低调,态度严谨。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市场策略都非常沉稳,它很少采用大张旗鼓的公关活动,而是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目标客户的吸引和维护上。 在时尚媒体界有着丰富经验的孙哲说,这是意大利家族企业的传统,类似的还有著名奢侈品牌PRADA,它们在中国先富起来的那一群人当中拥有很高的品牌说服力和忠诚度。它们与GUCCI或LV不同,后两者分别有Tom Ford和Marc Jacobs两个设计师作为品牌的灵魂人物,所以设计师成为了品牌导向。而菲拉格慕多年来对技术的追求并没有改变,它们现在需要的只是用更积极的手段去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这也是菲拉格慕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在刚刚起步的中国奢侈品市场,菲拉格慕就试图以全新的形象和手段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从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菲拉格慕在中国的专卖店已经达到26家,另有5个设置在免税商店里的专柜。这些专卖店散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大连等18个国内一二线城市,目前仍在持续扩张。2008年,菲拉格慕将开出8家新店,此后还将以每年5-10家门店的速度在更多城市开出新店。当然,扩张的背后是丰厚的单店利润,以菲拉格慕上海商城店和北京国贸店为例,近年来,这两家专卖店的销售额都以每年40%的幅度持续增长。 菲拉格慕上海商城店紧邻上海的顶级奢侈品购物中心-恒隆广场。在开始选择商铺之时,菲拉格慕也希望和它的那些欧洲同乡一样进驻恒隆,可惜来迟了一步,商铺紧俏的恒隆已经没有好的位置和面积合适的店铺。考察之后,菲拉格慕把店址定在了恒隆旁边上海商城的沿街铺面。 上海商城是南京路上最老牌的高级写字楼,并且有五星级酒店波特曼丽嘉带来持续稳定的目标消费人群。这家店也顺势成为菲拉格慕的旗舰店,有三面巨大的临街落地橱窗作为展示和广告招贴。诺尔萨认为这甚至比进驻恒隆的效应更好:“我们一定会坚持我们的面积和店面形象,在恒隆无法实现,我们就寻找别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