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宁是目前广州牙雕界“国字号”牙雕大师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但76岁高龄的他一点不服老,走起路来像个小伙子。每天要在创作室里呆上几个小时,70多岁仍然奋战在牙雕创作第一线。 “爸爸在家里,除了牙雕,其他事情几乎是充耳不闻。你跟他说话,他却神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我们家人也习惯了。”儿子李斌成笑着说。“他这一辈子,几十年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牙雕。”李定宁夫人如是说。 首届岭南工艺美术展展出李定宁(左)作品《渔家乐庆丰收》 去年11月在岭南会展览馆举办的首届岭南工艺美术展,还展出了李定宁的新作——大型牙雕《渔家乐庆丰收》。 学艺:“偷师”+“创新”成就“大师” 李定宁生于牙雕世家,抗日战争前,祖父在广州市大新路开了一家制作象牙工艺品的店铺;父亲是牙雕艺人。15岁那年,他就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开始随兄李定荣学艺,结果一干就是60年。 李定宁说,他个人艺术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是在1956年。那一年他进入了“广州市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被定为五级技工。用他的话说:“过去只是跟着大佬学艺,现在厂里有150多名师傅,可以‘偷师’。即使是最差的,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958年,广州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转为地方国营大新象牙工艺厂。李定宁作为后起之秀,赴京参加南北技艺大交流,学习仕女、花鸟的先进雕刻技法。李定宁说,这是他艺术生涯的第二个转折点。 那次赴京,令他对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传统的技艺需要继承,但是更要突破,才能更好传承牙雕的技艺。归来后,他不仅开始了题材方面的创新,而且与同事一起改革操作方法,原来落后的手工操作逐步被半机械化操作取代。 成名:《群仙贺寿》创下158万元天价 牙雕有11个工种,李定宁说,他的专长在人物雕刻,尤其是“精工仕女”的雕刻,生动飘逸,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作为大新象牙厂的技术副厂长,他最得意的是他设计和组织创作的大型牙雕作品。 过去,牙雕作品很难突破材料的限制,在表现大题材方面有局限。李定宁进入大新象牙厂的设计室,大胆创新,通过镶、拼、驳等方法,突破原料局限,组拼大型的作品。 说到李定宁“最”得意之作,当然要数如今保存在东京民学博物馆里的《群仙贺寿》。1983年,李定宁主持以拼镶手法创作大型座件《群仙祝寿》,耗用牙料达200公斤,集人物、花鸟、走兽、山水等传统雕刻艺术于一身,通过数百个雕刻构件的有机组合,把各路仙人赶赴瑶池向西王母献寿礼的热闹场面刻画出来,大小人物共128人,是广州牙雕史上空前的创作。 这件作品当时的成本造价是6万多元,当时一家出口公司希望以16万元的价格收购,被当时厂方负责人拒绝,在接待室里一“躺”就是两年。后来,上海友谊百货公司被这件大型牙雕作品震撼,以25.8万元的价格购得,陈列于上海友谊百货。该件作品后被一名日本银行家看中,1989年以158万元人民币(外汇折合)买下。说起这个作品,李定宁自豪地说:“158万元,创下了牙雕作品的最高价,至今也无人超越。” 呼吁:莫让广式牙雕成“绝技” 1990年开始,我国作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成员国,正式执行此公约。非洲象牙制品不得在国际上流通。李定宁虽然贵为“国字号”大师,同样面临找不到原材料的困境。 2000年后,李定宁到香港考察,发现市场已经在发生变化,世界开始接受非洲象牙以外的其他材料,如猛犸象牙、河马牙、牛骨等雕刻的工艺品。李定宁开始慢慢接受新的原材料,他近年来的作品大多用猛犸象牙雕刻而成。“好的猛犸牙可以比得上非洲象牙的七成。”他说。 除了原材料的短缺外,令“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李定宁头疼的另一件事是“良徒难觅”。“做这一行,没有8至10年的功夫,是不可能成为一位好师傅的。”李定宁说。退休后的李定宁和儿子李斌成前几年开了一家工艺厂,招来的20多个弟子,走了一半。美院毕业的大学生,即使进入了工艺厂,最后也是要转行的。 虽然已经70多岁,李定宁仍然坚持每天去工艺厂里培训学徒和进行牙雕创作。他希望能在美术学院设个班,培养牙雕人才,当然这仅仅是设想而已。 大师档案 李定宁,1932年生,广东南海人。1956年进入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工作,曾任厂创作设计室主任、技术副厂长。主要作品有《群仙贺寿》、《天女散花》、《龙的传人》等。作品造型新颖、尤以人物形态优雅、生动传神、因材施艺为其个人技艺特色。作品被省市博物馆或国内外收藏家收购、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