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闹的事情,是SK-II被查封。事情的起因是国家质检局检测其产品有几个重金属超标超标——按照的逻辑理解,接下来应该是宝洁声明道歉,撤回部分产品,并借机开展消费者安抚以及品牌形象重塑工作……,事已至此,看重长远吧,无论这背后有多少委屈。 然而宝洁偏是强按着牛头不喝水,马上回应一封冷冰冰的公开信,反驳产品并不存在问题,并质疑国家的质检标准不合理,然后限制消费者退货,并要求消费者同时签署一个免责协议,引起公愤,最后发展到消费者围攻办公室,攻击员工,产品被迫连夜撤柜,全面撤出市场,甚至今天宝洁中国网站也被hacker攻击修改……此事发展到如此危急的状态不过10来天,至今尚未平息。 由于宝洁强大的广告支持以及专业高效的公关执行,注重到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各类电视台、报纸及门户网站如sohu,sina)对此事都三缄其口,或略微带过,不愿意得罪客户。然而各类BBS讨论却非常活跃(这就是所谓web2.0的特点了吧,对企业和品牌公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这几天“天边社区”又掀起抵制宝洁所有品牌的活动,并重提去年的潘婷林志玲事件。想:这应该是宝洁进入中国20多年来最严重的危机事件,发展态势超出包括宝洁在内众多人所预料。 为何事态炎凉如此?是SK-II过于精明,还是它决策不够localisation?此等PR大事,现在和以后都会有众多资深专家站出来点评,何况,宝洁SK-II雇佣的应该是宣伟、凯旋或伟达这样牛哄哄的全球top公关公司,用不着我们为它担惊受怕。不过,开篇说“热闹”二字,倒是表达了大多数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心态——反正这个公司有钱有人有势力,它最终会解决任何问题的!不过现在就让我们这些路人看看热闹,这个supermodel如何在大街上把高跟鞋折断了,满脸通红地一瘸一拐狼狈走回酒店吧? 这个说法显然不厚道,也不符合一个品牌门户网站的专业形象,不过或许正好说明了一点宝洁在心目中的公司形象。毫无疑问,宝洁是个很强大的公司(虽然还远不到伟大的地步),不过由于在生意上的成功,和长期被封为“品牌经理的黄埔军校”的美名,它也一向拥有最傲慢公司的形象。 为什么人们会感觉他“傲慢”呢?或许有这些可能:首先是宝洁长期过于密集的广告给人以逼迫和高压的感受,无论何时你打开电视机,你总能看到它一连串的广告,好象美国电影的资产阶级bigbrother用食指指着你说“买!买!买!”。甚至觉得它是个浪费钱的财主,虽然消费者可能不会说“你的广告费都是从我口袋掏的”这样的话。 另外,宝洁的广告和公关过于关注自身营销。它所有的品牌形象都很漂亮,唯美、高雅但冷漠、清高,三段论的广告腔调,无非是抛出一个苦心挖掘诱导你的利益点。总认为它的品牌运做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换个词就是“自恋”或ego),公关活动相对缺乏灵活性,很少看宝洁参与到当前的热点的社会活动以及公益事业(即使有,也包含很明显的商业目的)。也就是说,你能够感觉到,宝洁是在体面的营销,隔着玻璃窗很礼貌但是很冷漠地和你做买卖,它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但永远不会是你的朋友。 当然,或许你会说,大多数的高档日化品牌形象不都是这样的吗?比如Olreal。但是消费者更可能攻击靠自己近的品牌,也就是说,分销越广越靠近消费者的品牌,其实危险性也越高;其次,SK-II恰好碰到这样一个宣泄口,本来或许这个转折口是留给倩碧、兰蔻、CD或资生堂……这只能说运气不好(暂时不去评价那些据说是政府有意打击日本货或PG的流言)。 宝洁治理严格,风格低调,让公众感觉较神秘。我们很少能看到宝洁治理层对媒体发言,即使偶然有,也是一个不苟言笑形象模糊的外国人;至于处于中基层的中国员工——由于宝洁从不在社会上招聘,所有的中国员工都是直接从校园踏进公司,由于宝洁相对封闭和优越的工作环境,他们只是埋头工作,很少会和外界接触,当他们开口说话的那一天,就是离开宝洁的那一天。由于这点,宝洁的员工向来也给人高傲、精明但圈子化,而且不太懂社会人情事故的感觉,甚至有时认为他们被过度练习且不善于在复杂状态下思考和决策。 宝洁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公司,他自身的形象,按照的形容词汇就是sophisticated&resourceful;,butarrogant,inapproachable。但是,假如总结一下中国最近的大企业、大麻烦危机事件,很忧伤地发现:在很多公普通民众内心深处,原来这些伟大的公司不过是一个村里招摇过街的土财主,内心总渴望有官府来收拾他们一下,然后他们就可以低头开粮仓学习广结善缘。这就是这个真实的名与利,所有骄傲、伟大与失败都在那一刻开始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