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出台个政策是上山下乡,广袤的黑土地上出现了一批批知识分子,展开了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近半个世纪后,又出现了“下乡”,不过是“家电下乡”,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政策将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推广。根据这一政策,只要是在“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购买的家电产品,均可享受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被列入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的电器产品也从以往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提电话等四大类,增加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等产品。 正是这一政策,为我国政府拉动内需,成为家电企业促销的灵丹妙药,加大了这些电器企业在中国三、四级市场规划上的力度,提升了中低端产品竞争力。 促销这个概念正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是在菲利普科特勒提出4P后,并且被我们营销人员屡试不爽,不过曾几何时,也有很多人提出了疑问?出现了尴尬?“不促不销,促也不销”,不过正是这一政策给促销注入了一支强心剂,给所有营销人员上了一课,开启了促销又一新模式。“政府既承担起搭台任务,同时又同台唱戏,当然主角还是企业和消费者。”企业和消费者是哑铃两端,政府充当的是哑铃中间,连接两端并促进两端的发展。 “哑铃型”促销救活了一批企业 前不久,笔者恰巧在顺德某家电企业旁酒店里吃饭,酒店老板跟我闲聊说“要不是‘家电下乡’,xx企业都发不出工资来了,现在他们日夜加班,赶制产品。”这就是“家电下乡”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高位库存、出口萎缩、内销下滑、效能有限……经济寒冬的影响使得家电企业和经销商的日子过得甚是艰难,这一政策恰如雪中送炭给企业送来了融化寒冬的温暖。这是某网站的对于“家电下乡”的主题策划语。 某家电董事长说,家电下乡的实施不仅给农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给家电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对家电产业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集团截至今年1月,已经销售家电下乡型号的彩电近60万台,手机、冰箱、洗衣机在试点区域的农村市场销量也大幅增长,取得可喜成绩。 政府为这次大手笔促销的折扣买单,享受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减轻了企业囿于成本不能再降价的压力,政府为本次促销统一招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规避了一些不良竞争。 “哑铃型”促销刺激了消费需求 多年以来,一直尝试用多种方法刺激内需、扩大内需,如“黄金周”的推行等等,但都不是一剂良方,本次的“哑铃型”促销却似乎是一支强心剂。春节前夕,在北京打工多年的河南省中牟县刘集镇崔庄村农民朱小占回到家乡,为家里购买了两台彩电和一台冰箱,花费3800多元,共得到财政补助500多元。“没想到购买家电还能得到政府补贴,家电下乡政策确实让我们农民得到了实惠。”由于外出务工一时难以找到工作,他准备留在家里搞客车运输,赚了钱还想为家里添置摩托车和洗衣机,这是一个记者的采访手记。 我国有9亿农民,他们的消费需求得到激活与满足,内需才能真正、持久地得以扩大,“哑铃型”促销正是站在这一立场,带着这一使命而出台的。 “哑铃型”促销提升了生活质量 这一促销政策的对象就是我国9亿消费群体,可以说是促销有史以来的最广的促销对象。它也是利国利民的,我国农村家电普及程度仅相当于城市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统计显示,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彩电拥有量约为城镇的2/3,洗衣机和手机不超过1/2,冰箱仅为1/4。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王保安说,实施家电下乡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用四年左右时间基本可使农村主要家电产品拥有率达到城市2000年水平,使城乡家电普及率差距由目前的近20年缩小到10年。如果能达成这一促销目的,它将会改写我们营销史。 “哑铃型”促销拉动了经济增长 “哑铃型”促销受益的不仅是广大农民,还有政府,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实施“家电下乡”,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成为当前“保增长”的一项迫切任务。根据商务部测算三省一市的试点效益,四地的产品销售规模都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出30个百分点,说明该政策的确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人民网报导称,今年元旦以后,下乡的电器产品销售逐渐加快。其中,洗衣机的销量,比十二月增加四倍。 “哑铃型”促销推进了农村市场 国外很多高端品牌,那些对农村三四级市场开发不够好的企业,都齐刷刷盯上了这块“肥肉”,纷纷开发自己的低价格产品,都希望”哑铃型”促销成为攻入农村市场的“他山之石”。他们有的通过公关,试图进入中标家电下乡里的企业,趁机推开农村市场的大门。 “哑铃型”促销正如同哑铃一样,连接两头,并支撑起两头,政府连接着企业和消费者,受益于企业和消费者的同时,从中获益;如同潜力股一样,谁持有谁都获得增值;如同面包一样,谁吃都能管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