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源自何振梁生日礼 几经周折,笔者在天通苑见到了我国最早从事生日报行业的人士之一李宝庆。一见到笔者,他就拿出了一份如今市价1万元的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据悉,专家估计这份报纸全国的收藏量应该不超过几十份,属于顶尖级的报纸收藏了。另外,他还向笔者展示了1949年10月2日报道开国大典以及1959年10月1日国庆十周年的《人民日报》,这些都是报纸收藏爱好者眼中的精品。那么,一个国企员工的李宝庆是怎样走上了收藏报纸继而转行生日报领域的呢? 今年32岁的他2001年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几年前,李宝庆家附近的一家图书馆搬迁,打折处理一些旧书报,他花300元淘得3本1975年到1980年间的人民日报。“以前报纸的新闻和广告都很有意思。”收集老报纸逐渐成为他的爱好。据李宝庆介绍,当初他的名为“中国生日报”的网店开业非常偶然。2001年,他偶然看到新闻说,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收到一份1929年的英国《泰晤士报》原版报纸作为生日礼物。报上报道了他出生当天在英国及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大事,让何振梁既意外又惊喜。随后,原本就从事报纸收藏的李宝庆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这类有收藏意义的礼品市场潜力巨大,想着正好自己手中也有不少老报纸。从2003年开始,他先后在易趣、淘宝开始了生日报的拓荒之路。 “生日报就是生日人出生当天发行的原版老报纸,上面记载着当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以及当天的天气等大量信息。”由于生日报和生日人是同年同月同日诞生,这种巧合非常难得,所以对于生日报的要求也非常高,本来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报纸都非常难找了,更何况五六十年代,甚至民国的报纸,所以生日报的卖家需要掌握大量的报纸资源,这些报纸又是从哪里来呢? 曾被当作是收废品的 笔者在天通苑见到李宝庆那天是10月6日,他正指挥着一辆物流公司的货车在卸货。他告诉笔者,这是一批刚刚从广州运来的老报纸,足足有两吨,光是运费就有2000多块钱,卖家是广州的一所学校的图书馆,这次运来的老报纸基本上是各地的省报。因为现在他们做出了名气,很多老报纸的卖家都会主动找上门来,而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最初联系那些图书馆时的情景,首先要费尽周折才找到负责人。然而当对方听说他要收报纸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你们是收废品的吧,我们不卖。”只有少数的人会记下他们的电话,承诺有需要时会与他们联系。像这样的电话,李宝庆起码打过上千个。现在包括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档案馆、阅览室、机关、厂矿、学校都成为了李宝庆的合作伙伴。 李宝庆最大的一次收购是在2005年,他接到通州一个单位的电话,说有老报纸要处理。当他和朋友赶到时才发现,这批老报纸有五六吨之多,三个人用了整整一天多的时间,在堆成山的报纸堆里进行分类,把那些破损的、品相不好的以及极少有人需要的《参考消息》、《证券报》、《中国体育报》和其他一些行业报挑出来,“不能有一点破损,否则就是废纸一张。”他说。因为当时他的网店还没有现在这么红火,所以,他们把很多诸如《青海日报》这样的地方报纸淘汰了,而现在业务的拓展却使他们要花大价钱去淘这样的地方报,这让李宝庆非常后悔。李宝庆告诉笔者,当时他们为这批老报纸花费了十几万元,而卖家如果只是把老报纸当废品卖,最多能卖1万元钱。他们最后是雇了一辆货车才将整整几吨老报纸拉走。回家后他逐张按年代、月份、日期检查报纸版面是否完整,然后再将合格的报纸信息全部录入电脑,这样客户咨询时他就能迅速查阅到相关信息。整理这几吨老报纸,李宝庆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给别人带去的欢乐 生日报的出现给那些为送生日礼物犯愁的人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李宝庆给笔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6年,一个客户为了给自己的父亲过60岁大寿,向他订购一份1946年的报纸,而碰巧李宝庆没有找到那一天的报纸。 看到客户有些失望,李宝庆问他,他父亲还有一些什么样的经历,客户想起他父亲当年曾作为本省的学联主席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但是他只能说出大概的年份和月份。为了让这个客户能够给父亲一个惊喜,李宝庆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他父亲受到毛主席接见那天的《人民日报》。在他生日那天,当老人家见到毛主席接见的合影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从此,这个客户也成了李宝庆的铁杆客户。 因为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加上这个产品相当于是为生日人定制的,几十年前的报纸保存至今,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不少年轻人会把这个礼物送给长辈、领导或者恋人。还有很多粉丝也会把生日报送给偶像,香港组合TWINS的粉丝就曾在他们这里订购生日报送给阿SA。另外,李宝庆的客户中还有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和一些知名的投资公司,这些公司会把生日报作为商务礼品馈赠给重要客户。 成就双皇冠每天近百单 经过前期创业的低谷,现在李宝庆的生意慢慢走上正轨:从被当作收废品的到图书馆主动找上门来,从无人理睬到每天有近百单的销量,从淘宝上的1颗心到双皇冠,最终在生日报行业里成为销量第一的公司。目前,他已经成为北京市最大的生日报卖家,现在有北京和上海两家公司,光是存放老报纸的库房就有超过300平方米。 现在李宝庆的网店里主要有三大类老报纸:大报,地方报,画报。年代从民国时期一直到现在,基本都能找到。他的库存老报纸已超过100万份,范围涵盖了从上世纪40年代的民国老报纸到今天的报纸,几乎每天都能找到,而且每天的报纸都有不同的报纸品种,他们的库房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报馆”。 在他的网店里,一张上世纪80年代的原版报纸卖30元,而上世纪40年代的原版报纸则高达600元一张。“现在网店每天的销量近100单。”李宝庆告诉笔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老报纸的纪念意义,所以生意越来越好。 据李宝庆介绍,目前生日报行业每年已经达到了2000万元以上的市场规模,按照每个客户消费150元计算,每年用户也超过了15万,这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行业,人们都说“盛世兴收藏”,我国社会的生产生活的迅速发展给了报纸收藏一个发展的契机,生日报的发展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