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闭幕的义乌“两会”上,“人均GDP近万美元”第一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了不少人议论关注。“2008年义乌人均GDP9800多美元,如果按义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09年GDP增长10%’的目标,2009年义乌实现人均GDP一万美元,肯定不成问题。”义乌统计局副局长王基昌说。 按国际惯例,人均GDP1万美元标志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已进入发达状态。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进入2000美元时,人们关注的是就业和经济增长问题。当进入一万美元后,人们对服务性需求会上升,收入分配、福利等问题会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但同时也意味着GDP超常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 经济发展更稳 “一栋房子原本只有一根柱子时,如果柱子坏了问题就来了。但如果有5根柱子支撑这栋房子,坏了一根柱子问题也不会很大。”谈到义乌经济发展时,王基昌抛出了“柱子论”。 2000年初,亚洲金融危机刚过去一年左右。王基昌当时就说义乌经济还会壮大提升,抗风险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在发展过程中,经济会进行自我校正,进入正常发展的轨道,这就是俗话说的‘西方不亮东方亮’。” 跟10年前相比,2008年义乌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5.4:50.9:43.7变成3.1:45.3:51.6。赵志成的老家在山东沂水。1998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刚接近尾声,企业亏本的赵志成来到义乌碰碰运气,在义乌市场内租用了一个商位经营起水晶玻璃工艺品。 此时,全国政协副主席陈俊生,在省主要领导陪同下来到义乌视察。“义乌今后应向现代化的商贸城市方向发展。”与会的一位省领导说。 让赵志成想不到的是,他在义乌一待已10多年。他说那位省领导的话可谓一语中的,义乌这10年确实已向着现代化商贸城市发展。跟10年前相比,今天的义乌整座城市都似乎散发着浓烈的商贸气息。“我感到义乌这座城市符合像我这样的创业者的生活口味,我已把家都安在这里了。” 王基昌说,经济结构优化后,义乌已出现高附加值行业,像2008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增速39.9%;存、贷款余额两项平均增速21.1%……这些数据都表明义乌整体经济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义乌2008年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27.14%。按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一个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低于40%表明生活水平已进入富裕行列。“此时义乌消费水平还会升级,义乌人会更加追求舒适生活,对大宗商品如汽车、住房等还会表现出旺盛的购买力。”王基昌说。 进入战略调整时期 “从义乌的发展历程来看,义乌一如既往地执行‘兴商建市’战略,形成周边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财富洼地。但随着义乌市场建设的模式不断为外地所仿效、义乌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等,洼地效应会逐步被稀释。以我个人观点,义乌已到了发展战略大调整的时候。”义乌工商学院制度经济学博士孙祥和说。 跟“兴商建市”一词差不多时间产生的,还有“物美价廉”一词曾为义乌市场的经营户所广泛引用。但大约从2005年开始,随着劳动力工资上涨等原因,“物美价廉”一词逐渐退出义乌商界的交流用语之列。 孙祥和说上一次亚洲金融危机时,义乌所面对的仅仅是国内市场相对过剩经济,国际经济交往尚不十分密切,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义乌面对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过剩经济时代。在这种时代,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所拼的不再是廉价的劳动力、原料等,而是信息、技术和人才。 跟义乌相比,萧山几家企业的GDP总量可能就相当于整个义乌的GDP总量。 “以义乌袜业为例,全国行业中销量排名前三名的都在义乌,但即使是排名第一的企业其市场占有率却也不足3%,前五名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也不足10%。而按照惯例,一个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10%,才能称得上是较有市场竞争力。小狗经济虽有活力,但跟国际、国内一些企业相比,在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都会处于劣势,这也会削弱一个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在一个行业中,各相关企业家应摒弃‘宁做狗头,不做龙尾’的企业家情结,如果大家都只盯着各自的眼前利益,最终只会牺牲区域整体的长远利益,结果也将导致各企业都失去利益。只有抱团联手,打造行业内‘航空母舰’,使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得到加强,并转化为每个企业抵挡风险的能力。”孙祥和说。 在他看来,义乌今后的发展战略是到了从“兴商建市”调整为“建市兴商”的时机了,努力的方向将重在“建市”。 2008年义乌市场逆势上扬,但据估算,去年义乌市场一半以上的成交额依靠“外援”———市外企业产品来支撑。 孙祥和说“建市兴商”和“兴商建市”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词语结构颠倒了一下,但意义却非同一般。“市”是指义乌这座城市,“建市”就意味着还要加强义乌城市功能,特别是文化和工业对市场的支撑,意味着还要加强整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义乌的经济才能散发出永续发展的魅力。”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曾说中国的资源特点是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能够转变为现代经济增长模式,不能够依靠技术进步,依靠效率提高来支撑,那么其结果一方面增长数量成绩非常好,但另一方面增长质量却非常差。这无疑将直接降低经济的总体效率。 商业气息需演变成文化气息 孙祥和还说“建市兴商”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义乌这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城市文化品位,让浓烈商业气息演变成商业文化、城市文化,并积淀下来。这种文化魅力是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的体现,还涉及教育、卫生、人的素质等方方面面。 美国曾一度被欧洲斥为满是铜臭的“文化沙漠”。19世纪末前,美国的学生都以前往英、法、德等国留学为荣。而到20世纪初开始,全球各国留学生多首选去美国留学。“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从经济发展起步,已转变为全球文化中心,从而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更多高级人才去那里求学、在那里就业。”孙祥和说。 美国康奈尔大学马克博士是一位义乌研究专家,已在义乌调查生活了三个年头。刚闭幕的义乌“两会”上,他成为一名外籍旁听代表。 2月16日,他遇到了一名来自中东、曾留过学的老外。每年这名老外都要来义乌三次,7年时间中已来了21次。可到义乌后,他每次停留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三天。但在广州,他停留的时间就要比义乌长一些。“在那里我可以接触到高层次的人,在他们身上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会听到不少新的想法。但在义乌,你(指马克)是我可以交流的第一人。”这名老外说。 这名老外实际上说到了义乌的一个软肋———高素质人才比重偏低。早在去年9月,义乌市《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义乌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试行)》,推出各项优惠措施广纳各类人才。在前期调研中,义乌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调研人员分析出一组数据:与2004年上海人才统计数据相比,硕士及以上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重,义乌仅0.97%,而上海4.88%,为义乌市的5.03倍。另外,义乌市人才增长率也慢于经济增长率,义乌人才增长率仅为GDP增长率的一半。 目前义乌已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将进入经济发达发展的社会。从国外经验看,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从一万美元到两万美元则非常快。而人均GDP超过两万美元后,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放慢至5%至6%,那时一座城市所必须拥有的软实力比增长更受关注。 义乌,你准备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