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坊的核雕历史上,大师级人物层出不穷。如今,承载着潍坊文化历史的核雕技艺,又有了新的传承。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有不少中青年艺术爱好者纷纷加入到核雕创作的行列,使得这一行当更加人才辈出。马志勇,就是这样一位对核雕如醉如痴的年轻人,自学生时代开始喜欢上核雕,在部队服役期间坚持核雕创作,退役后仍然雕刻不辍。 “核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分为南北两派,南派是指‘苏州核雕’,北派是指‘潍坊核雕’,两大流派工艺各有千秋,苏州核雕好比国画里的工笔,精细,写实性强,而潍坊核雕就好比国画里的写意,讲究意境和神韵……”别看马志勇刚刚28岁的年纪,可一谈到核雕,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桃核由于自然纹理的限制,在雕刻上会有很大的困难,但正因为有自然的纹理,所以才使桃核有一种古朴的自然美。” 马志勇,师承于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著名核雕艺人邢友弼先生。说起他与核雕结缘,还要从1999年说起。那是一个让马志勇难忘的星期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了文化艺术交流市场,当他的视线停留在弘扬民间工艺,传承核雕文化的展台时,他被眼前一件件做工精细的核雕作品所深深吸引,他被邢老师那精湛的技艺所震撼,当即就有拜师学艺的想法,当他把这一想法向邢老师提出时,邢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并收其为徒。从此,马志勇开始了他的核雕艺术生涯,转眼间就是十年! 其实,学习核雕技艺是很苦的。那时马志勇还是个学生,他很勤奋,每到周末,或者放了寒暑假,他都会骑着单车赶到邢友弼家请教。刚开始学习时,由于持刀的动作不稳,手指上经常是伤痕累累,不久手上就起了老茧。经过师傅的细心指点和长时间的反复练习,马志勇的刀法逐渐成熟,作品形式也逐渐由模仿到创作,由粗犷到细致,并且掌握了圆雕、薄意浅浮雕、深浮雕和透雕的技法。为了开阔眼界,马志勇在一个暑假独自来到“核雕之乡”———苏州光福小镇。在小镇上,他拜访了不少当地核雕名家,结识了不少“核友”,虚心向他们学习南派橄榄核雕的技艺。 到部队后,马志勇仍然坚持核雕创作。“核雕,这一古老民间工艺受桃核上麻纹的影响,有一种其它果核所没有的韵味。在雕刻时,对待核上的麻纹既要避之,又要利用,这样才能显现出核雕之美。”马志勇说,“在部队期间,我觉得我们传统的核雕应该有创新的元素,所以我就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在马志勇的作品里,笔者见到了一个被整个镂空了的核桃,近了一看,天呐!原来核桃的表面雕有几只蚂蚁在吃面包虫,情趣生动,十分逼真,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马志勇说:“今后,我在核雕这条艺术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了这门工艺,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我要弘扬民间工艺,传承核雕文化,为祖国这一传统民间工艺的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