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开网店,再开实体店,接着就可以数钞票……这种自由自在的创业模式,随着南京各类复制“淘淘巷”的“淘淘街区”不断扩张,已成为不少80、90后心中的理想之路。但在短暂的辉煌后,这种网络实体店的一些弊端开始慢慢展露——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识、玩具装饰物进货来源不明,再加上部分商家没有实际开店经验,造成了不少店铺亏损严重,街区“风光不再”。 现状:山寨“淘淘巷”日子难过 在南京,做得最成功的网络实体店要属香港城上面的“淘淘巷”,品种各异的各色“新鲜”食品和物品,让这个产生于网络、并从线上移植到线下的实体店铺街区“火”了起来。而它的“火”,带动了南京整个网络实体店的蓬勃发展。一时间,南京城各个方位都出现了网络店的身影。 这些山寨“淘淘巷”,装潢一个比一个好,宣传一个比一个强,但进驻于这些“山寨店”的商家却并没有感觉到“火爆”。在山西路军人俱乐部内的淘淘巷街区,记者看见有不少业主已经在店内挂上了转租的牌子,在二楼东面拐角处一家卖衣服的店面前清楚标明了“清仓处理,低价转让”的字样,小店老板告诉记者,自从开业以来,她还没赚到钱呢。“只是亏多亏少的问题了。”她也曾经想进驻到香港城的淘淘巷,但却一直不成功。那里的铺子太抢手,全部都租出去了。若从转租者手中接到店面,价格已是翻了几番了。“实在承受不起。” 刚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张同学伙同朋友也在此开了间创意小店,卖些小玩意、小饰品,但生意也不怎样,最多的时候只有1000元的收入。 有这样烦恼的还不单单是一家两家,就连最“火爆”的香港城上面的“淘淘巷”原始店,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钱赚。前不久多家媒体曾报道过,这里一家女商户,由于7万元的投资血本无归而跳楼。原始总店尚且如此,其他网络街区的日子就更艰难,“淘淘乐”面临着人气不足的问题;中山东路天时大厦中的网店已倒闭;西祠街区则已经转型。 调查:销售商品不规范者甚多 “淘淘巷”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火爆,离不开它销售产品的“新”、“奇”、“特”。许多消费者坦言,前来消费是因为这里的东西其他地方没有卖的,例如一些进口食品、各类小玩意、小饰品等,但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些物品来源是否正规、销售是否规范。 记者走访了南京市多家“淘淘街区”后发现,几乎每个街区都有众多销售进口食品的商铺,他们所卖的食品大部分都没有中文标识。在新街口淘淘巷4楼一家名为百比佳的大型食品店内,所卖进口食品众多,由于都是全洋文包装,记者无法辨认里面是何食品。而根据相关法律,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为什么有些商品没有中文标识?”当记者询问服务员时,他们很不以为然地回答“没来得及加贴”,并告诉记者在他们店买东西的顾客从来没有人问过此事。而这样的一个销售不规范的商户,居然还被评为了该街区的创业示范单位。 此外,一些商品货源来路不明,也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小店出售的仿真面包,颇受年轻人的喜爱,这些仿真面包与面包房出售的黄色小面包毫无二致,抓在手里软软的,还发出一股刚出炉的奶油香味,“这是一种小玩具,也可以做手机挂件。”在新街口淘淘巷卖仿真面包的一名店主告诉记者,她店里除了“面包”,还有“蛋糕”、“三明治”。这种仿真面包非常好卖,3天前进了40个,现在只剩四五个了。但记者注意到,这些仿真食品没有厂家、地址及检验标志。一名店主说,类似仿真面包的一些小商品,其货源大都由推销人员上门推销,谈拢价钱后,他们都送货上门,因为价格不高,又只是小玩具,所以大部分商家都没计较货源是否正规。 延伸: 商家意识还停留在“网上” “我们就是玩玩,也许过几个月就不做了,如果还要注意这注意那,非常麻烦,等什么时候有关部门找到我们再说吧。”一位网店店主小严如是说。采访中,记者还看到几家网店一起租一个店铺的情况,大家也就共用一个营业执照。这种自由组合的摊位店主流动性很大,如果消费者买到假货或者有质量问题要求退货,有时候就根本找不到人了。更有甚者,很多网店店主像街边小摊,这儿干几个月,那儿干几个月,四处“打游击”。 据记者调查了解,许多淘淘街区的店铺老板从来没有过实体店经营经验,他们大多是网店“移民”过来的,“当时只是觉得线下社区的概念比较好,就投身其中,可是发现经营状况不好,甚至还不如过去在网络上的生意好。至于卖的商品规不规范,这倒从来没有考虑过。”据一位商户介绍,大部分实体店主,以前在网上开店时,都不会遇到销售商品一定要规范的问题,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这个意识。 而在现实中,这些以前依靠网上做生意的店主,在线下做生意的经验比较缺乏,规范意识也差,日子越来越难过,相反,那些有过丰富实体经验的人,生意做得比较好一些,销售工作也很规范。 规范经营,淘淘巷的部分商家没有这个意识,甚至管理方似乎也有意无意的将之忽略了。记者昨日向南京淘淘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反映有关问题,该公司一位靳姓负责人表示,他们公司对这一现象将严查,查实后对部分商家进行清退处理。 专家:网络实体店亟须规范管理 对于南京各“淘淘街区”出现的不规范经营,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处科长郭伟平表示,他们会作一个进一步的调研,并对淘淘巷这个网络销售实体店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规范。“我们将高度关注,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郭伟平表示。 经过短时间的火爆之后,南京的淘淘热开始逐渐降温,淘淘街区的一些隐患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对此,南京市社科院研究院黄兰博士认为,“淘淘街区”亟须规范化管理。“现在淘淘巷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问题,不光是商家没有意识,就连普通老百姓也没有太多的意识。”黄兰说,她自己有不少朋友在淘淘巷买东西从来没有要过发票,也没有想过要发票,因为之前网络购物时就没有发票的习惯被自然沿用到实体店上,“规范淘淘巷,不单单是靠商家自己的规范,普通市民、政府部门、管理方都要参与进来,来共同完善这个新生事物。”黄兰认为,大部分实体店业主首先要有规范经营的意识,不断学习实体经营经验,要为每一个消费者负责;作为市民,在消费的时候要有维权意识,促进商家的规范化经营;管理公司,不要光顾着怎么宣传推广扩大经营,要督促入住店铺规范销售细节;政府部门则要做好引路者,对于新生事物要高度关注,总之,完善规范“淘淘街区”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记者 黄蕾 文 秦怀珠 摄 ■相关链接 谈西祠淘淘巷模式 西祠淘淘巷,是西祠上一群小商家自发组织而形成的线下实体店的聚合体。发起于南京中山电子城(前香港城),那个地方原来风水不好,开了很多卖场都倒闭了。没想到被网络经济带得火了起来。 具体尝试过商家的组织,获得了如下一些经验: 一、线上人气是当前这种所谓的同城网购实体店的基础。充分发展的线上社区必然产生社区电子商务,也就是马云所说:网商时代取代了网友时代。而网商是实体店的核心力量。 二、实体店人气取决于线上,因此选址上只要交通便利就行,不计较现有地区或者卖场的人流。 三、上一个条件决定了店家对于租金的取向——越低越好。 四、店家的人气互补,如线上业务一样,贡献者即索取者。web2.0的原则在依附于线上电子商务的实体店业务里,同样生效。 五、团租是聚合商家的最有效方式。 六、必须出现一个商家的意见领袖,否则无法形成组织。 七、必须有强有力和强执行力的类似商会的组织,有规则、纲领、民主的权力和义务规则。 八、需要有一个执行具体事物的机构,即通常卖场所说的“商管”。这个业务可以外包给物业管理机构。 九、成功的卖场可以炒铺面,失败的卖场会套住炒家。 十、由线下组织的网购实体店必然失败。 根据我们理解的上述原则,可以分析西祠淘淘巷的成功,也能用来分析西祠街区的失败。西祠街区,是银坤代理机构模仿西祠淘淘巷模式开办的商业地产项目,西祠做命名权虚拟转让,街区失败的原因在于生造线上业务。 那么,其他类型的地区生活门户是否可以借鉴这个模式呢?我认为,可能,事前请看上面十大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