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辛亥、丁亥……”7月8日中午,当笔者走访“万安罗盘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森时,他正端坐在案前,一手按着盘面,一手持着毛笔在盘面上书写着苍劲有力的小楷,显得十分专注和忙碌。 日前,“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安罗盘作为“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的特殊的“文化瑰宝”,受到了海内外众多人士的亲睐。罗盘也叫罗经,取包罗万象、经纬天地之义。由吴鲁衡创办的罗盘老店风靡了几个世纪,近300年来吴氏脉系七代人世纪延传罗盘这门手艺,并立有“传子不传婿,传媳不传女”的祖训。2004年3月,清代罗经大师吴鲁衡与朱熹、胡适、陶行知等30人一起被评为“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聊起先祖的荣耀,吴水森一脸放光。 深受父亲的熏陶,吴水森从小就接触罗盘,并在母亲的点拨下,继承了罗盘祖传工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吴水森萌发继续生产罗盘的念头,决定继续延用“吴鲁衡”品牌。但因历史原因导致在长时间内这项传统的罗盘工艺一度停顿,人们普遍认为“吴鲁衡”已经没有嫡传的继承者。但几经周折,吴水森1992年终于注册成立了“休宁县万安吴氏嫡传罗经老店”,为万安吴氏罗盘正了名。 作为罗经大师嫡系传人,吴水森对祖业的继承不愿有一点缺憾。他不但把传统手艺磨练得炉火纯青,更在先人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既要继承更要创新,才是传统手工技艺得以持续传承与发扬的关键所在。”7月8日,从事多年罗盘制作研究吴水森说,“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心愿,就想将北宋科学家沈括描述的缕悬式罗盘再现世人面前,使万安罗盘更为完整。”缕悬式罗盘自明嘉靖年就已失传,距今已有500年了,要想恢复谈何容易!但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他一边查找资料,一边潜心研究,终于在2004年创制出一台具有定方位和旅游观赏等多种功能的缕悬式罗盘,其精确度经科学测试,与水罗盘相差无几,再现了失传500余年缕悬式罗盘之貌,弥补了传统万安罗盘一项失遗缺憾。此项成果的取得,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2006年缕悬式罗盘被黄山市文联、工艺美术学会授予“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展特别贡献奖”。 创新产品是传统产品生命的延续,不断推陈出新则是品牌的灵魂,是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吴水森将罗盘、日晷合理地与生活用具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理念和吉祥图案,采用圆雕、浮雕、镂雕、书法、国画等艺术手法,精致美观地再现了传统文化产品的底蕴和新兴工艺品的创新艺术,先后开发了金龟型、莲花八卦型、双龙戏珠型、首饰杯型等几十个罗盘系列品种。 吴水森亲手制作的“金龟罗盘”在首届黄山旅游工艺品评选展示会上荣获优秀奖;制作的“万安礼品罗盘”等在“第二届安徽省民间工艺精品展”上荣获银奖;制作的“徽州木雕祥云罗盘”作为北京奥运会礼品馈赠给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文化就是经济,文化就是财富。”由于万安罗盘工艺精湛,质量上乘,文化厚重,所以很多人都想购买珍藏,一些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地的游客也赋予了她特别的爱。 万安罗盘注释: 罗盘是广泛运用于天文、地理、军事、航海和占卜,以及居屋、墓葬选址的重要仪器,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沿续和发展,是在指南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实用民俗工艺品。万安罗盘是现存的全国惟一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罗盘,因其诞生、生产地为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万安老街而得名。万安罗盘为传统地学仪器名品,是一种既能用于航海辨别方向又能用于城市乡村民居建筑风水占卜的传统工具。包括航海罗盘、勘舆罗盘和日晷数种。罗盘尺寸不等,式样有上百种,精密度高。清末即销国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