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主任张多堂 剪纸,在笔者的印象中,它是村里人们糊窗子、裱窗花的东西,虽鲜活,但难登大雅之堂,更不用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挂边。但在我市广灵县,就是有这么一个人,不仅个人是剪纸的行家里手,还把这一个产品做成产业,做成文化,近而成为当地的一张品牌名片。他就是本期我们推出的人物: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主任、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馆长、山西省广灵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多堂。 笔者(下称笔者):张主任,剪纸这一艺术品在您的手上从个人小作坊走向产业化之路,您可谓功不可没。您能谈谈为什么要这么做? 张多堂(下称张主任):剪纸作为民间的一种艺术,有其历史文化的内涵,有广阔的人文认知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剪纸从民间糊窗、裱窗的舞台逐渐退了下来。市场的缺失,势必引发产品的消失。如何让这一优秀产品传承下去,成了我苦思冥想的问题。因为我本人是广灵剪纸创始家庭第四代、第五代传人。我们家庭对广灵剪纸贡献很大,传到我这一代我更不能让其多年的文化技艺及艺术消失。于是,一个走新型化剪纸产品路线,依托旅游业包装打造工艺美术品剪纸的想法生成,并在其后付诸实施。 笔者:张主任,那么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出来的呢? 张主任:我初步确立做广灵剪纸这一产业后,于1999年创立了“山西省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结束了长期一家一户分散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形成了从设计、刻制、染色到包装的一条龙专业化规模经营,满足了市场高标准、大批量供应。如今,公司生产的广灵剪纸从以前单一的几十个品种、样式和规格,发展到如今的上千种。 此外,广灵剪纸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被列为《山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与支助。按照我们的规划设计,园区未来占地56亩,分三期进行建设,将逐步形成集博物馆、研究中心、技工学校、中国剪纸三大流派蜡像馆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区,从而为振兴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做出一定贡献。 笔者:张主任,有人归结您为剪纸大师,可又有人说您是文化名人,您个人对此怎么看? 张主任:前面我提过,我家是世代剪纸艺人,长期的耳濡目染,使我对剪纸这门艺术特别敏觉。30年来,我利用学习、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实践,在继承传统剪纸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剪纸艺术。我个人的剪纸作品15次32种先后获国家、省、市类项,有的入选书刊。我撰写的《广灵剪纸的特点与价值》、《广灵剪纸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与地位》两篇论文分别在第二、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论坛上获奖。这些归结在一起,大家就认为我是大师。这些年,为了将剪纸做大,我又经常做宣传,抛头露面,所以有的人又叫我文化名人。无论是什么,都是为了广灵剪纸,为了大同的文化遗产,为了大同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义不容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