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高位截瘫的重度残疾人,从肚脐以下便没有知觉;11年里,他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只能由七旬老母来照顾。但是,凭着对生活的热爱,他掌握了广灵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在床上用双手剪出自己的美丽人生。 他就是家住广灵县作疃乡平北村的李波,11月30日,笔者听李波述说了自己与剪纸的感人故事。 身残志坚下定决心学剪纸 "我要活着、我要做点事,我要证明我还有用。"1997年,30岁的李波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高位截瘫,经医生诊断,他的余生只能在床上度过。丧失劳动能力,妻子带着孩子改嫁,七旬老母不得不照顾他的生活……生活的各种艰辛像一座座大山向他压来。李波不断鼓励自己,要坚持,不要放弃。为此,他学外语、学中医、写小说……但由于身体原因及文化程度过低,都无果而终。 1999年冬天,李波为了解闷,找来红纸在家剪着玩。广灵是剪纸之乡,老一代人几乎都会两手,李波从小耳濡目染,剪了两个月后,一些窗花之类的小东西已剪得有模有样。一次,村里的人来串门,花一元钱买了几个窗花,李波激动得不得了:"没想到,我躺在床上也能赚钱。"从此,他萌生了靠剪纸谋生的想法。 剪纸艺术和剪窗花有着天壤之别,李波想拜一位老师学习。当打听得知当地有个剪纸老艺人后,他就侧卧在床上,亲笔给老艺人写了一封拜师信,信上写了自己的情况、自己想学剪纸的原因等。信寄出去后,石沉大海。李波不死心,又写了一封,让侄子找到老艺人当面转交。侄子回来后转述老艺人的话,"剪纸需要功夫,你躺在床上动都不能动,教你白耽误工夫。"李波是个倔脾气,听到老艺人的话,他更决心要学剪纸。 自制刻刀躺在床上练技术 李波向本村懂剪纸的人请教,有人告诉他,真正的剪纸不是剪出来的,而是用刻刀刻出来的,想做剪纸先得做一把好刻刀,这种刀市面上没有卖的,都是艺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制。李波知道后决定做一把刻刀,他让家人找来一截钢丝、一块儿磨石。他面朝左侧躺在床上,左手使不上劲,就用右手拿起杯子往嘴里含一口水,再放下杯子拿起钢丝在床头的磨石上细细打磨,打磨几下,李波就伸直脖子往磨石上吐一小口水。就这样,李波的第一把刀足足打磨了一天时间,用手指试刀刃的锋利度时,指尖一下被划了个大口子,鲜血直流,李波却高兴地笑了。 接着,李波又四处打听如何画图、装订、闷纸、刻纸、染色……他把向别人请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一一尝试。一张剪纸要经过二十多个步骤,而对李波来说最难的是刻纸。一摞纸六十多张,健全人用左手按住纸,用右手握刀刻纸,左手还要不停转动调整刻刀的角度。而李波不能坐、不能趴,只能脸朝左侧躺在床上,左手被压在身下很不方便。为此,李波独创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他右手握刀,左手拿着一根筷子,这根筷子就成了他的左手,帮他按纸、转纸。染色时,他还用这根筷子挑挂在床头的毛笔。"在床上有我做剪纸需要的所有东西。"李波对自己的创意颇为自豪。 残联帮助剪纸逐渐有销路 一旦开始剪纸李波就停不下来,因为下身没有知觉,忙起来经常忘记定时排尿,不知不觉尿液就流了出来。"这么大人了,还常常'画地图'。"李波显得很不好意思。 从1999年到2001年,李波从没停止剪纸,向人请教、买书学习、自己摸索。同时,他还没有忘记一件事,每隔一段时间就让侄子把自己的剪纸作品送给那位拒绝自己的老艺人。最终,老艺人被他感动了,亲自登门,将手艺倾囊而授。 如今,李波的剪纸已小有名气。在广灵县残联的帮助下,他的剪纸逐渐打开销路,常有人找他订货。李波每天上午5时起床,工作3个小时后,翻身仰面躺半个小时算是休息,然后继续工作。除了吃饭、上厕所,李波每天要工作13个小时,翻身的时候腰里的钢板嘎吱直响。尽管辛苦忙碌,但他却感到很幸福:"我能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我是一个有用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