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女子善于刺绣,能否绣出美丽的服饰,以前是衡量彝家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一针一线,蕴含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我的家乡楚雄市东华镇路上村芥菜塘寨,有“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的古训。 家乡的女子,用一双双灵巧的手,白天黑夜,千针万线,漂亮的花朵在她们的手中渐渐开放时,对未来的憧憬也随之盛开。听母亲说,在她们那辈,五六岁的女孩子便开始学习挑花刺绣,到了十几岁就要自己缝制衣服和鞋子。从前,做一件女式的彝族服装大约需要3个多月,由于她们白天都要下地做活,大多数的刺绣都是在晚上或是午休时间完成。家乡的女子在绣花时,一般先请花样高手用纸剪出漂亮的花样,然后缝在布料上,再依图案配线配色进行刺绣。也有不剪花样的,请花样画得好的人直接在布料上画出花样,然后再对照着花样进行刺绣。由于彝族尚黑,服装的主色是黑色的,花样的笔画线条在黑布料上不易看清楚,所以还是以贴花刺绣为主。当然,各个村里都有善于画花、剪花和绣花的能手,她们大都名声远扬,会获得格外的尊重。 彝族刺绣包括服饰、鞋子、包头、围腰、马甲、钱包、枕头、挎包和各种饰品,工艺独特,做工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五彩斑斓的服饰显示着彝家精深的刺绣技艺。各种色彩的搭配是要精心安排的,一般都采用茶花红、梅红、紫黑、粉红和大红、绿、黄等颜色,这样,和衣服的底色有鲜明的对比。彝族刺绣的针法变化多端,图案搭配也挺有讲究,在我的家乡,大多采用挑花斜绣。如绣制小围腰,那是最有讲究的,围腰大体上像个“几”字形,头上一般要绣上一朵比较紧密鲜艳的盆花,中部一般要绣一大朵艳丽的富贵花,围腰后面的飘带头尖、面宽,很有特色。 彝族绣品丰富多样,除了服装外,最常见的还有包、鞋子、鞋垫和其它许多饰品。值得一提的是鞋垫,情窦初开的彝族姑娘,鞋垫是送给心上人的最好礼物。当女孩子遇上自己喜欢的人,就会为他缝制、刺绣鞋垫,作为爱情的信物。收到鞋垫的伙子是幸福的,因为鞋垫表示了女子的一往情深。当然,男女双方在交往中出现不合而分手时,有的女孩子也会送给男孩子鞋垫,表示虽然爱不存在,但毕竟爱过,希望对方珍藏。 彝族服饰是彝族刺绣文化的杰作之一,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表述。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加之做传统服饰工序繁杂,耗费时间,服饰穿戴复杂又不便换洗,一些人就渐渐不喜欢穿传统服饰了。到了我们这一辈人,更是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剪纸、挑花、刺绣,即使有学习刺绣的,都要到了十几岁才开始学习,而且根本不能单独完成整件的衣服制作,即便绣出了衣服,也很少有人会在日常生活中穿戴,只有到了节日,如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或赶街、做客时才可以看到彝族姑娘穿戴民族服饰。这样,传统的彝族刺绣工艺也慢慢失去了已往的地位,彝族服饰渐渐被现代的服饰所代替。但近年,随着民族传统文化渐被重视和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彝族刺绣又开始被人重视。在我的家乡,做彝族服装最有特色的是中山的两姐妹,听说她们一年可以缝制十几套衣服,收入在3000元左右,她们做的服装图案精美,色彩艳丽,很受当地及周边村庄人的喜爱。如今,在楚雄彝人古镇就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彝族服饰,传统彝族刺绣品,已经不单纯作为服饰,还成为人们喜欢的礼品和旅游纪念品远销省内外。 彝族刺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传承和保护彝族刺绣工艺,让它源远流长。如今,在楚雄的许多地方,已经开办了彝州妇女刺绣培训班,许多小学生已经穿戴民族服装上学了,从中我仿佛看到了彝族刺绣美好绚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