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令世界金融业和经济环境深受重创,而且仍未见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这场灾难,任何国家和行业都难以独善其身。那么科学评估分析金融海啸对国内建陶业的影响,应该是业内人士面对的课题。因为只有正确认识灾难对建陶业的杀伤力指数,方能做到既不会无谓的恐慌,也不会盲目的乐观。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场金融海啸的中心在美国,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按照中心辐射理论,受到波及影响最重的应该是发达的且是美国政治、经济密友的国家,如欧洲的欧共体(尤以英国及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英属势力范围国最重),亚洲的日韩等国家。中国与美国不是经济的近邻,虽然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持有美国2576亿美元的外债,还有部分国内机构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但我们的经济关系通俗的讲是买卖产生的,而不是参股产生的,因此影响相对会小。当然,由于美国等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和消费力不足给我国外向型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就是所谓的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甚至有企业倒闭(前段时间被媒体广泛关注的东莞最大玩具厂的破产就是一例)。但是,只要有效拉动内需,出口转内销便可化解上述的压力。因为中国是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而且是有着刚性需求旺盛的市场。简单地说,发达国家城乡贫富差距不大,人们大都住上了大房子、好房子,开上了汽车,每餐都有几个菜;而中国则是城乡贫富差距较大,城市里很多人还没有房子(别说大房子、好房子),大部分农村人还家徒四壁,仅解决了生存问题。富裕型消费是可以压缩的,而生存型的消费是很难压缩的。 其次,金融海啸重创的行业当然是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往往按照主流行业到边缘行业排序。因为经济形势好时,受益最大的相对是一些主流行业,经济不好时威胁得也是这些行业。建陶作为相对边缘的行业,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就小,经济好时不会过度火爆,经济差时不会过度难堪。虽然建陶作为房地产的下游产业,受房地产影响很大,而房地产则直接受经济和金融影响大。但是,本次的国内房地产遇寒,并非完全来自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原因,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房价不健康的虚高引发的市场崩塌造成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的地产遇寒,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银根紧缩不同,那次是以商业地产为主,随着资金链的断链,国内众多大中城市都留下了大量的烂尾楼,而且很多地产商一夜赤贫;本次地产商仅是资金吃紧,基本都在正常运行,房子只要动工都在加紧建设,只是获利能力下降和产品销售周期慢了。 从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也可看出来,前三季度国内竣工房面积同比增长仍在10%以上,只是成交量下降较大。在刚性需要的情况下,只要价格到达消费者接受程度,房子就会很快到达消费者手中,即成交量大幅上升,进而拉动建陶消费(此时的成交量,可不象去年的成交量,在炒家的参与下,一房可以转卖四五次)。另外,由于金融和经济环境对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地区影响最大,相对于中西部省份的地级城市及县级城市,影响就小得多,这地方的企业都以内需为主,而且大部分居民参与金融投资的不多(拿经济较发达省份山东的县级城市为例,城市居民炒股的也很少),而对于广大农村人来说就更谈不上影响。对于这部分消费者,他们不仅没有在金融海啸的压力下收缩消费,相反由于钢材、水泥等价格的大幅下降,许多地方的城镇居民正在趁机大搞建设,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时机。他们清楚,去年建座两三层小楼花二三十万,今年十多万就搞定了。现在,大城市的地产投资下滑,更多的城镇住房建设投资却在极速升温。 第三,业内较为权威的说法,中国建筑卫生陶的出口份额占总量的20%左右。假如出口美国、欧盟等金融重灾区的份额占50%,即相当于总量的10%左右;假如这些国家的建陶消费下降50%,也就相当于中国建陶销售总量下降了5%。销量下降5%,对于整个中国建陶业来说,还不会形成什么大的风险,何况这5%还可以通过内需来消化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金融海啸对中国建陶行业有影响,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也没有那么可怕。中国建陶业完全有能力轻松迈过这场经济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