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擅长达摩题材的雕刻而在国内外享有“达摩善”的美称,所作根雕作品被人誉为“木中田黄”。图为老林的家,由于摆满了艺术作品,拿个物品都得“翻山越岭”。 老林说,最近将雕刻一幅作品“六十初春”,意在路还长着,需不断进取。图为老林家的客厅,这里几乎成了艺术长廊。 林学善从事木雕近40年了。木雕现在的处境让老林很痛心。“我看着这个行业起起浮浮,曾经辉煌几时的木雕现在面临着从艺人员逐渐减少走下坡的情形。现在是做木雕生意的人多了,从事木雕技术的人少了。” 木雕城给了老林一个希望,这个消息成为他的兴奋点。他认为,这个木雕城将会拯救福州的木雕事业。 老林说,这个月他刚退休,但一定会坚持创作,最近将雕刻一幅作品“六十初春”,意在路还长着,需不断进取。 ◆擅长达摩题材雕刻 “达摩善”誉满国内外 老林告诉记者,福州木雕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从佛像与建筑雕刻分支而出,与浙江省的东阳、广东省的潮州并列为中国木雕的三大产区。而艺人集居的象园、大板、雁塔的木雕艺术,形成了三支作品特征不同的流派。主要品种有人物、动物、花鸟、面具、根雕等,原料以龙眼木、杉木、樟木、檀木、楠木、红木等为主。“很多泉州、莆田等地的人都到福州来拜师学艺。” 与一些拜师学艺的老艺人不同的是,老林是从学校出来的。“在象园头有木雕一条街,是传统木雕发源地,前店后作坊。以前祖母的妹妹住在那,经常去那玩。儿时对木雕就开始感兴趣。中学时参加绘画班,毕业后,考到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便分配到福州雕刻总厂。” 老林说,这一呆就是40年。1986年起,他多次应邀赴东南亚、美洲、澳大利亚各国举办个人展与表演传统雕刻技艺,作品以人物为主,尤其擅长达摩题材的雕刻而在国内外享有“达摩善”的美称,所做根雕作品被人誉为“木中田黄”。 ◆木雕艺人陆续转行 老林:我会一直坚持 “在上世纪60年代前半期木雕为最鼎盛时期,当时福州木雕厂发展了一千多人,鼓山木雕场也有一千多人。80年代,随着寿山石雕兴起,做木雕的许多艺人及技术工人调入石雕厂进行创作。到了90年代,木雕技术人员比鼎盛时期少了一半。” 但老林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木雕。“自己喜欢木雕,喜欢它的创作氛围,既然选择了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木雕现在发展比较慢,做木雕生意的人多了,从事木雕技术的人少了。”老林告诉记者,到目前从事木雕的大师只有几十个,从艺人数却在1万人左右。“现在上街新形成了木雕一条街,但大部分只限批量生产家具、桌、椅、屏风、孔雀及根雕等作品。只有技艺再提高了,在国内外的影响才会更大。” ◆徒弟桃李满天下 退休还要培养人 “虽然退休了,人退心不退,因为我还有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老林说,这个任务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技术传下去,把本土文化更好地继承下去。“现在从艺技术人员越来越少,开始走下坡。木雕的材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好人才,只有这两者结合,才会创造出美好的艺术品。” 为此,老林做了大量的工作,曾经收过七八位徒弟,而带过的徒弟更是算不过来了。现在带的这个徒弟,是前年特地从浙江赶到福州拜他为师。 他还准备做的一件事就是,举办一些学习班,加强从业人员素描、雕塑、雕刻艺术学习等。老林说,“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木雕,才能让这门手艺焕发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