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东省唯一竹丝编织艺人夏荣居 一幅郑板桥的水墨国画《石竹图》,乍看上去还以为是价值连城的名家真迹。细辨之下,却发现画作竟由一条条纤细如发丝般的竹篾织而成。原来这便是堪称“中华一绝”的竹篾编织工艺,相传其始于宋代,如今在中国国内已濒临失传。 据介绍,这《石竹图》编织者前后花去了数月时间才“绘”成整幅画作,用掉竹丝达一万七千多条,全手工编织。 在夏荣居家中,老人展示了他多年的心血之作:郑板桥的水墨国画《石竹图》;唐寅的《八哥图》;于右任的对联等,一幅幅栩栩如生,既保留原作的神韵,又有竹丝编织独有的精致。 年过六旬的夏荣居老人笑着说,只有选材细腻,编出来的画面才能传神逼真。他在削竹丝时是不厌其精。有一次,为了完美地再现画作里一枚精美的小印章,老人凭着自己多年练成的功夫,将竹丝再分解,最终修成的竹丝竟成了可穿过针孔的“竹线”。 夏荣居老人说,“普通的竹子要经过锯、刮、片、分、理、浸、染、晒等若干道工序后,才能进行编织,到最后画作装潢入框,起码要经过十多道工序。”而这每道工序都必须一丝不苟,抽出来的竹丝才能达到薄如膜、细如丝、柔似纸的要求,织成的画面才能平整、细密和光滑。 从艺五十余年来,夏荣居不断地博采众长,精益求精。他创造了“黑白两织全”技法,使得画作正反两面都可欣赏,而且画面黑白分明,增强了审美效果。夏荣居的代表作《石竹图》,高七十二厘米,宽二十七厘米,是他小心翼翼地分剥了一万七千万多条纤细如发的竹丝,经过四个月的精心编织才完成的。这幅郑板桥水墨国画作品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在去年举行的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上,夏荣居老人的竹丝编织作品《梅兰竹菊》屏获得了银奖。许多人观赏作品之后直呼大开眼界。 令夏荣居老人感到遗憾的是,如今几乎找不到有志于竹丝编织画艺的年轻人,这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工艺濒临失传。老人激动之余感慨地说:希望更多后来者能将竹丝编织工艺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