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500多件玉雕、寿山石雕、巴林石雕、鸡血石雕组成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作品展”,正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行,这些艺术品的总价值超过了7000万元。此次展览,是这个工美界唯一一座国家级博物馆两年内举办的首个专题展览。 ◆两年举办一个展览 中国工艺美术馆已有两年没有举办过新展览了,这次珍宝馆刚刚装修一新就出手不凡,推出了由中国收藏家杂志社、福建艺苑艺术精品公司主办,汇集了近30位当代中国著名玉石雕刻大师的玉石雕刻作品及亚洲珠宝联合会举办的世界珠宝展上获得金奖玉器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作品展。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爱光的青田石雕《观沧海》、昌化鸡血老坑石《黄河之水天上来》等1500多件玉石雕刻精品,事先都已经过中国工美美术馆内专家组的鉴定后才摆进展柜。展览将持续到1月22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瓜果蔬菜”进展厅 很多大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翡翠、巴林石、青田石雕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这些泛着珠光宝气的“瓜果蔬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 由北京玉器厂提供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世昌的翡翠雕刻作品——《硕果累累》是厂里的镇厂之宝。《硕果累累》雕工极为精致、生动,在结满葡萄的藤条中间,还隐藏着几只翠绿的蝈蝈,仿佛正在振翅鸣叫。 中国工艺美术馆负责人潘莉萍介绍,现在雕刻师大都很浮躁,很少有人愿意能静下心来,像杨大师这样用一年时间精心设计一件造型、创意俱佳的作品。而且这种集圆雕、镂雕、浮雕为一体的雕刻技法已经失传,这尊《硕果累累》瓶可谓绝世之作。 目前正值农历鸡年、狗年交接之时,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爱光应景用巴林石雕刻了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据了解,作者根据每个生肖的特点精心选择了巴林石中十二个最为少见、名贵的石种来创作。 ◆红色田黄绝世罕见 寿山石中的极品田黄石目前市价已达1克1万元,本次展览主办方竟征集到一块重达80克的红色田黄石,创作者运用传统《羲之爱鹅》题材,以薄意手法,刻画人物、山水,布局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欣赏这枚方章,不亚于欣赏一幅国画。据了解,这块石头曾是2003年福建省参加国石评选的主要力作。在场的多位对寿山石颇有研究的专家均表示从未见过这样颜色鲜红的田黄石。 ◆《渔乐》是大师封山之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最擅雕熊,这次展出寿山石雕《渔乐》正是他独创的剔毛技法的最佳体现。如今已76岁高龄的林亨云大师早已封刀多年,而这件作品是他在70岁时创作的最后一批作品之一。 在这位寿山石界大腕人物的手下,一块并不值钱的焓红石变得生动起来。双熊一边漫步,一边嬉戏小鱼,把人们的思绪带入洁白的冰川雪地的大自然之中。《渔乐》最大特点是对巧色淋漓尽致地利用,作者利用白色和浅黄色相间的石材,雕刻出白色的双熊和浅黄色的游鱼。尤其是熊毛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让人忍不住想用手抚摸那一身短粗浓密的熊毛。 林亨云说,在雕刻完大部分熊体和熊毛时,突然发现洁白的寿山石中出现了一块灰色和黑色的杂质,于是把已经雕琢好的一层熊毛全部打掉,把熊体再往深处打下去一层,直到露出真正的洁白石质时,才重新一根根的雕刻熊毛,一年多才完成创作。 ◆为雕熊总往动物园跑 林亨云虽已封刀多年,但双手仍十分粗糙,两个大拇指因为以前雕刻作品时太专心不小心被榔头砸成残指。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在福建老家边耕田边跟着雕工在台湾都很有名气的舅舅学习雕塑。13岁那年林亨云在舅舅的一个朋友家看见了一只雕刻的熊,那鲜活的姿态、独特的造型令他眼前一亮,这比往日雕塑的佛像生动多了,从此为一辈子走火入魔般雕刻熊埋下伏笔。 林亨云于1970年开始从木雕转入寿山石雕,他不愿再去没完没了地重复传统的佛像、古兽、仙人等题材,于是他开始走上自己的创作之路,专门雕刻能在零下四五十摄氏度严寒中可以存活的北极熊。在林亨云刀斧雕琢之下,一根根绵密、硬实的熊毛仿佛就像真的长在北极熊身上一样。为了观察熊的习性,林亨云总往动物园跑,尤其是到北京出差,最爱上北京动物园的熊馆。1990年他来北京领“百花奖”,半个月里多半时间都是泡在熊馆里。《动物世界》这个节目更是一期不落地收看。 ◆博物馆曾沦为销售厅 中国工艺美术馆负责人潘莉萍说,中国工艺美术馆是唯一一家国家级收藏、陈列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珍品的博物馆。馆内目前陈列有艺术陶瓷、织锦、抽纱刺绣、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景泰蓝、金银铜摆件、泥人、内画壶、漆艺以及民族工艺和民间工艺品。其中包括老一辈工艺美术家、教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传世佳作以及历年获国家金奖或国际金奖的优秀作品等一批国宝级珍品,如翡翠珍品山子“岱岳奇观”、花熏“含香聚瑞”、花篮“群芳览胜”、插屏“四海腾欢”则为古今罕见的稀世国宝。 十几年前,馆内曾经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国内外的旅游者慕名前来参观,但由于一直疏于更新展览内容,再加上为保证展览符合国家级博物馆的档次,举办展览一直非常慎重,以至两年都没有更新。参观者越来越少,最后为吸引游客,不得不把一个展厅改为中档工艺品的销售厅。 ◆工美绝活将陆续亮相 从去年开始博物馆决定改变这种门庭冷落的现状,把人们重新请进门。首先对展厅环境进行全面改造,撤销中档工艺品销售厅。“我们的展厅还是10年前进行的装修,电路早就不堪重负。”潘莉萍说,这次改造重新更换电路,将监控、红外线安防、消防系统统一成一体,连展柜也全部换成更大气、豪华的精品柜。 自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作品展开始,以后博物馆每年计划举办五六个大型专题展览,来展示全国工美行业24大门类的艺术精品。不仅为全国各个省市的绝活精品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也是博物馆征集、充实展品的一条捷径。 潘莉萍说:“如果在今后的展览中发现特别优秀的精品,通过协调,可以成为博物馆永久收藏的展品。虽然放开搞展览,但是国家级博物馆的标准不能降低,参展作品最低也要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还得经过馆内专家组鉴定真伪。同时发挥博物馆为参观者补充知识的功能,配合不同展览,请各门类的大师进行收藏讲座,当场鉴别收藏者手中宝贝的价值,请大师进行技艺展示,比如可以在馆内建起紫砂壶的制作作坊,现场演示紫砂壶的生产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