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而如今,真的用黄金打造而成的“黄金书”正在上海春节礼品市场十分低调地热销。上海福州路某书城内就有这两三种标价高达万元以上的“黄金书”,发行商透露,在没有打出任何广告的情况下,仅一套《人民领袖毛泽东》在本市上柜半月,便已卖出一半,其走俏程度可见一斑。 ◆收藏界专家质疑“黄金书”收藏价值 在所有“黄金书”的介绍资料中,无一例外地突出了这句话:本书集读物、工艺美术品、礼品、典藏品于一体,具有艺术品的收藏价值。然而当记者就此采访上海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时,他却语出惊人,直言“黄金书”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 吴少华说,“黄金书”并非以价值取胜,而是以工艺取胜,也就是如何在金箔上进行刻印及其保存。问题是,时至今日该项工艺已经普及,只有当艺术品产生不可再造性时,收藏价值才能体现。消费者对于“黄金书”的神秘感多半缘自商家的刻意炒作,“其实从收藏界的角度看,‘黄金书’没有收藏基础,最多只能作为礼品。” 关于浇铸版和珍藏版之争,吴少华认为两者的含金量都不足。他透露,现有的工艺是不可能在100%的纯金金箔上进行印刻的,即便印刻上文字和图案也无法保存。他提醒消费者千万不要相信商家所谓“纯金”制造的幌子,目前市场上的“黄金书”都加入了别的金属,区别只在于含金量的多少罢了。 ◆“黄金书”是文化珍品还是奢侈品? 不少出版界和学术界人士对商家宣传“黄金书”起到“传承经典文化”的说法普遍担忧。 华师大中文系教授王意如表示,如果说文化传承,“黄金书”起到的只是对我国俗文化的传承。古人“书中自有黄金书”的说法,其实是将读书和谋取功名联系起来,现在“黄金书”的出现将人们的这一愿望更直白地表现出来了。但从精神上讲,“黄金书”没有意义,孔子等圣贤、伟人和俗文化不是一回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版界人士也担忧地认为,黄金是外在的东西,这种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的天价书,已经从文化产品演变成纯粹的奢侈礼品,失去了图书原先的精神内涵。 “那些声称仰慕圣贤文化而去买‘黄金书’的人,恐怕只是仰慕文化的形式而非内容。”王意如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书放在家里可以显得很有身价,但真正要读书的人决不会去买什么黄金做成的书。” ◆黄金和书籍非常“联姻” 节日临近,市场上“珍藏版”“黄金书”等有着豪华包装的书籍又多了起来。图书市场动辄以上万元的价格“限量销售”的“黄金图书”,已经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话题。 书籍的使命是传承文明和传播文化,用黄金作为书籍的载体,是为文化贴金还是别有所图?如果说阅读是防止一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流失”的重要途径,那么黄金图书的“醉翁之意”又是什么呢? 纯金版《清明上河图》近日在南宁上市,售价19600元/套。报纸广告很有煽动性:采用999高纯度黄金制造,被装裱成7米长的卷轴画卷,卷曲自如,卷轴及外盒由珍惜的紫檀木手工雕成。 销售现场几乎每天都挤满了人,让人始料不及,有的从几百公里外专程赶来,有的是第二次购买。“一位房地产老板一次就买走三套。”一家图书城的销售员说:“这位老板说好礼品很难遇到,这套国礼珍品文化底蕴深厚,最合适送人。” 这位销售员说,同期纯金珍藏版《毛泽东诗词》也在南宁出售。报纸广告称“金书将先进的金纸印刷技术、绝密的换金浇筑文字技术、最新引进的黄金雕铸技术和水晶装帧技术等多种不同黄金工艺有机巧妙地融为一体”,“这套宜赠宜藏的黄金书在此掀起了红色典藏投资收藏热”。据称这本金书在南宁市限量发行20套,收藏价格13600元。 不久前,售价为19600元/套的黄金版《孙子兵法》在南宁销售。销售员小姐称,“黄金版《孙子兵法》在南宁市限量发行40套,已经卖出了一半”,在此之前,黄金版《周易》《毛泽东诗词手迹》等天价图书也相继在半年内售磬。 据悉,精版金书《人民领袖毛泽东》和《孙子兵法(中英文版)》也于不久前面世。黄金和书籍的非常“联姻”,给人们长期以来关于书籍的概念带来了冲击。 ◆对黄金书不能再沉默了 从一些报纸的广告看, 时下中国,黄金书蔚为时尚,大有愈演愈烈、风呼飚啸之势!此前已有《金刚经》、《周易》、《毛泽东诗词手迹》、《伟人邓小平》、《孙子兵法》等黄金书行世,现在黄金书《毛泽东题词手迹》、《人民领袖毛泽东》又闪亮上市。看来,似乎非用黄金打造之书不足以显示伟人和经典的价值。 到底有什么必要非要出版黄金书呢?有人振振有词,一曰利于“收藏”。自有文明史以来,刊印书籍无不是为了供人阅读或研究,恐怕少有是为着让人匿藏不宣的。二曰利于投资理财。黄金书并非纯金,容易氧化变质而致贬值,远不如存储黄金。三曰体现经典价值。经典之所以珍贵,在于其自身的价值,而不在于其载体是否用黄金包装。 可以说,出版黄金书,有百害而无一利。其一,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我国尚属发展中国家,吃饱肚子的时间并不长,远没有富到屁股流油,钱多得没法花,非得用黄金造书来奢侈炫耀的地步。须知我国人均GDP只有世界平均数的五分之一,世界排名只有129位,全国城乡尚有1.2亿贫困人口需要政府帮扶(据去年12月20日新华网)。就这么样难如人意的国情国力,还大肆出版黄金书,是不是太“穷烧”了?一边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无钱买书,上不起学,一边是有人把玩黄金书,这是不是有点缺德和造孽的味道?其结果,无疑只会刺激贫富阶层的对立情绪,有害社会和谐。 其二,为腐败提供了方便。黄金书都是卖给谁的呢?普通老百姓和一般工薪阶层笃定不会问津,即便是富裕家庭恐怕也舍不得轻易染手,热衷此物者或许有两大类,一是国有单位,撒“老公”的票子不心疼,金书买来或被头头占为己有,或被头头用于笼络“官系”;一是“别有用心者”,买作贿品,用于寻租权力。有广告公开吆喝:黄金书乃“精神粮食”、“政治营养”,堪称公关馈赠最佳礼品。昨晚友人递来一个可靠消息,某开发商已购置黄金书15部,拟作给相关部门官员拜年礼品。 其三,有悖构建节约型社会基本国策。无论购买黄金书的资金来自何方,但都是社会资金,浪费的都是社会资源。黄金书动辄一两万元,这么巨额的资金被耗在了无实际意义的黄金书上,无异于暴殄天物。 总之,对于滥出黄金书的行为,有关部门不能再沉默了,而应该积极发挥行政调控干预职能,旗帜鲜明地说“不”,予以严格禁止。春节在即,也是腐败高发期在即,中央纪委、监察部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坚决禁止奢侈浪费行为。故呼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密切注意收受黄金书这一腐败新动向,洞察每一部黄金书的来龙去脉,看看买者何人,送往何方,终落谁手。我们拭目以待,倒想看看又有哪些党政官员倒在黄金包装的“精神食粮”、“政治营养”下面。 ◆谁用黄金“买断”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感情? 据1月11日《新京报》报道:为纪念周恩来逝世30周年,《人民总理周恩来》纯金珍藏册举行首发式。 《人民总理周恩来》的出版发行,既能让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感召更多的后来人,又是对周总理最好的缅怀和纪念,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可令人不解的是,这本《人民总理周恩来》却套上纯金包装。据报道,该书采用了纯度高达99.9%的黄金,利用纳米技术印制成书。凸起于金片上的总理题词采用黄金浇铸工艺,立体饱满;珍贵的历史照片采用宝石着色印制到金片上,永不褪色。全球限量发行6000套,每部发行价为13800元。 不言而喻,《人民总理周恩来》这本金书是奢侈品。对于老百姓来说,能买得起也是够呛的,何况只发行6000套。这本书俨然成了某些人士手中的“特殊”书籍了。 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以勤俭朴素的作风和人格魅力而赢得世人的敬重和爱戴。战争年代,在行军作战中,两身换洗的衣服,一床毛毯,几乎就是周恩来的全部“财产”。建国后,作为8亿人口大国的总理,周恩来依然如此俭朴。他1950年买的一套睡衣,颜色都退光了,却一直穿到逝世。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他的膳食每餐只有几小盘炒菜和一碗汤,每次吃完饭,他总要倒点开水在碗里喝下去,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有报道称,周恩来总理死后的全部家产才5100块钱。 重温周总理的这些生活片断是因为:曾几何时,勤俭被我们遗忘了。勤俭持家也好、勤俭治国也罢,勤俭是一种美德,是前辈留给我们的“传家宝”。 周总理已远离我们了,但是他的人格品质却是我们为之骄傲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这也是无法用金银来衡量的。这本黄金珍藏版《人民总理周恩来》与生活中的周恩来恰恰成了鲜明的对照,不能不给我们留下沉重的思考。当翻开黄金闪闪的《人民总理周恩来》,我们怀着的那份敬意又如何真诚起来?那被黄金包裹着的慈祥可亲的总理,能让我们读懂和感动么?这本黄金书,能承载起总理俭朴的全部内涵么? 周总理的人格精神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让《人民总理周恩来》脱下黄金的重荷,还给人们一个真实、亲切、可敬的周总理!
|